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转发<<,五彩斑斓宋定瓷>>
您是本帖第2978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3 天 14 小时 12 分 6 秒
大爱无疆


等级:下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177
金钱:4003
Y 币:0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转发<<,五彩斑斓宋定瓷>>

五彩斑斓宋定瓷

onclick="javascript:tagshow(event, '%CE%E5%B2%CA%B0%DF%EC%B5');" href="http://www.fubangpaimai.com/bbs/%3Cspan%3Ejava%3C/span%3E%3Cspan%3Escript%3C/span%3E:;" target=_self>五彩斑斓onclick="javascript:tagshow(event, '%CB%CE%B6%A8%B4%C9');" href="http://www.fubangpaimai.com/bbs/%3Cspan%3Ejava%3C/span%3E%3Cspan%3Escript%3C/span%3E:;" target=_self>宋定瓷

由向家林先生无偿向博物馆捐赠定窑古瓷,而引发的“天价古瓷”风波,虽已过去几年,但恶魇般的情景仍难从心中抹去。为防止“专家”们的误会而招致横祸,首先在此慎重声明:写这篇文章,介绍定窑古瓷,绝没有向任何博物馆捐赠之意!唯一目的,就是与藏友们交流、探讨,以助推国内古onclick="javascript:tagshow(event, '%CC%D5%B4%C9');" href="http://www.fubangpaimai.com/bbs/%3Cspan%3Ejava%3C/span%3E%3Cspan%3Escript%3C/span%3E:;" target=_self>陶瓷研究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

定窑始烧于唐,盛于北宋而终于元。同其他任何窑口一样,定窑在其数百年的烧造历史中,也经历了由创烧到发展、再到鼎盛及至逐渐衰落的发展过程。有学者根据定窑遗址以及出土文物的考古研究,提出定窑的烧制可分为七个不同时期——唐代早期,唐代中期,唐代晚期、五代,北宋早期(960-1022年,太祖至真宗),北宋中期(1023-1085年,仁宗至神宗),北宋后期(1086-1160年,哲宗至金废帝),金代(1161年-1234年,金世宗至金末)。之所以这样分期,是因为定窑的产品,在其各个不同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基本特征。同世界万事万物的发展过程一样,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兴而盛、再由盛而衰。

但是,在对定窑的认识与鉴定实践中,“专家”们却是一把“尺子”量到底,见过的就认定,没有见过的就否定。他们对定窑鉴定的标准有明确地界定,即“鉴定定窑有三个主要特征:(1)芒口,(2)泪痕,(3)竹丝刷痕,缺一项,就可以认定不是定窑。”真可谓言之凿凿,掷地有声,霸气十足!

我认为,这三条标准中,最值得商榷、最令人不可思议的就是所谓“没有芒口就不是定窑”这一条。为此,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什麽叫“芒口”,“芒口”是怎样产生的,是不是所有的定窑器都有“芒口”。

自唐代出现匣钵技术以后,器物不再受炉火的熏烤和炉渣的污染,表面变得更加干净。但是,北方窑通常都比较小,高度一般在一米左右,每柱只能烧20个匣钵,生产效率低。于是,定窑的窑工们改进了这种装烧技术,发明了“覆烧法”。所谓“覆烧法”,就是将要烧制的器物倒扣过来使之底朝上,然后多层叠加。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待烧器物在匣钵内所占体积。器物与器物之间用垫圈隔开,为了避免器物粘连在垫圈上,在与垫圈接触的口沿就不再施釉。烧制成的器物,因口沿无釉,便成了“芒口”。采用“覆烧技术”,使定窑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以碗为例,每柱可烧96个。

从所周知,窑器在造型上,有圆器与琢器两大类别。圆器专指盘、碗等圆形品种,琢器制品则包括缸、瓶、坛、罐、壶、盅等立体或方形品种。是不是所有器型都适合用覆烧之法呢?当然不是。圆器是可以口朝下、底朝上,一个叠一个装入匣钵的;而琢器,特别是瓶、罐、壶之类口小腹大的器物便不可能用覆烧法进行烧制,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在器物口沿不施釉,而使之成为“芒口”。

由此可知,定窑产品绝非都用“覆烧法”进行烧制。用“覆烧法”烧制的圆器有“芒口”,而不用“覆烧法”烧制的琢器就不存在“芒口”。似此,用“没有芒口就不是定窑器”的标准去鉴定所有定窑onclick="javascript:tagshow(event, '%B4%C9%C6%F7');" href="http://www.fubangpaimai.com/bbs/%3Cspan%3Ejava%3C/span%3E%3Cspan%3Escript%3C/span%3E:;" target=_self>瓷器,能够成立吗?如若此,被否定、被判“死刑”的,正是那些造型精美、onclick="javascript:tagshow(event, '%D2%D5%CA%F5');" href="http://www.fubangpaimai.com/bbs/%3Cspan%3Ejava%3C/span%3E%3Cspan%3Escript%3C/span%3E:;" target=_self>艺术价值更高的瓶、罐、壶之类的琢器。

再者,我们还必须弄清楚,定窑“覆烧法”是在什麽时候出现的。根据考古研究,定窑的“覆烧技术”出现于北宋后期,也就是说,定窑圆器上的“芒口”也是在这一时期才具有的。而在此之前,且不说唐代早期、中期、晚期以及五代,甚至不谈北宋早期,即便是定窑的生产已经进入鼎盛时期的北宋中期,其产品上都不存在“芒口”。如果按照“没有芒口就不是定窑”的标准来鉴定,现在存世的那些没有“芒口”瑕疵、文物价值、艺术价值更高的北宋后期之前的所有定窑瓷器,不都要遭到毁灭性的厄运吗?是可忍,孰不可忍!

定窑瓷器在北宋时期之所以受到皇室的青睐和大众的喜爱,不仅在于定窑产品所用的胎土都经过精心淘洗,土细色白、滋润;还在于其丰富艳丽的釉色,精美的刻花、划花、篦花、印花、剔花、贴花、堆塑、、镂空、雕刻等工艺装饰,以及神奇多变的造型设计。

成书于明宣宗时期的《宣德鼎彝谱》,根据宫廷所藏瓷器的品质,首次提出了宋代五大名窑的概念。此书中推举的柴、汝、官、哥诸窑,均属青釉瓷的范畴;只有定窑不仅大量烧制白瓷,还先后烧制出黑色、绿色、紫色、酱色、褐色、桔黄色、红色、蓝色、窑变色、釉下彩绘、釉上金彩等色彩鲜明、釉色斑斓的精美瓷器,汇成了色系丰富的施釉工艺与装饰艺术。

1985年,河北省考古工作者对定窑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发现了绿定的瓷片。在定窑的釉色上,经古文献考证的颜色有:白定、红定、紫定、黑定;经窑址考古考证的颜色还有绿定;而存世的定窑瓷器的釉色则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应当重视以下事实:古文献中有红定的记载,而窑址考古中却没有发现;古文献中没有绿定的记载,而在窑址的发掘中却发现了绿定瓷片。今后,随着对定窑遗址更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我坚信,有关定窑瓷器的釉色、装饰工艺的更加全面的信息,终将大白于天下。

我十分赞赏石叟先生在其《定州窑》一书中的许多考证,以及由此而得出的符合科学与客观实际的结论。现抄录几段于后:

“定窑的胎匀薄而轻、胎色洁白,与馆藏‘易定’白瓷碗如出一处。定窑的釉色繁多,有牙白、油黑、亚光黑、酱紫、金黄、油绿、钴蓝、孔雀蓝、孔雀绿、红釉等。属石炭燃料烧成的石灰釉,釉面多薄艳清亮,在白胎上敷有薄薄的各式彩釉,呈色与南宋以后的长石釉类迥然不同。”

含铜绿釉始于汉,蓝釉始于唐,红釉、孔雀绿、孔雀蓝釉始于隋唐的磁州窑。红釉、绿釉、孔雀绿、孔雀蓝釉都是以铜为呈色剂,但釉料配比与火候控制十分严格。”

“定窑的红釉不同于后朝的红釉,没有厚的白釉为本釉。作者认为‘定州红瓷’是以氧化亚铜着色,即在高温时釉中的铜挥发而透至釉面时,吹入一点空气,被适当氧化成氧化亚铜而成红色。红色灰浅不艳,是由适当的氧化气氛烧成,与后朝强还原氧化气氛烧成完全不同,以此鉴别是很科学的方法。”

石叟先生书中的下面一段文字,望能引起大家的特别注意:“本书收集的三件定窑红釉器......‘官’字款红釉长颈瓶,在烧制前暗刻童叟牡丹图纹,在施红釉后,用黄、白、绿、红、黑五彩釉料描绘,一次烧成之后,再描金线复烧。这是一种五代之前不曾见过、北宋之后也不再有的特殊釉彩工艺。既符合onclick="javascript:tagshow(event, '%D6%D0%B9%FA');" href="http://www.fubangpaimai.com/bbs/%3Cspan%3Ejava%3C/span%3E%3Cspan%3Escript%3C/span%3E:;" target=_self>中国瓷釉工艺在宋代之前的进化规律,也完全不同于宋代之后釉上五彩的工艺特征。独具唐宋时期形制工艺特征的定窑上施有各种失传已久的石灰釉,并刻着同一书款的事实,是不争的鉴赏常识。以上系列器型、胎、釉合于古制,胎质细腻无比,工艺繁复,各色古釉烧造方法独特,失传已久,为绝无仅有的釉色,非古定窑之不可为。在五代至北宋时期,定窑有如此成熟的烧造技术,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定窑颜色釉的成就,是中国陶瓷史的伟大奇迹,为以后的陶瓷发展奠定了基础。”

给大家展示几件宋代定窑瓷器,但必须再次申明:第一,不希冀得到某些“专家”的认可 ;第二,绝无捐赠博物馆之意,不是不舍得,而是太可怕!

(诸位藏友,下面展示的几件宋代定窑器,除三个盘子采用“覆烧法”外,onclick="javascript:tagshow(event, '%C6%E4%CB%FC');" href="http://www.fubangpaimai.com/bbs/%3Cspan%3Ejava%3C/span%3E%3Cspan%3Escript%3C/span%3E:;" target=_self>其它器物能用“覆烧法”将它们倒置在匣钵中进行烧制吗?没有“芒口”,难道就不是定窑器吗?)

图一:宋定窑白釉龙柄兽流壶,高30厘米。

图二:宋定窑白釉兽耳莲口瓶,高28厘米。

图三:宋定窑白釉瑞兽辅首瓶,高28厘米。

图四:宋定窑绿釉鎏金银套装印花盘,高6.5厘米、口径20.8厘米。

图五:绿定盘底部

图六:宋定窑黑釉鎏金银套装印花盘,高6.5厘米、口径20.8厘米。

图七:黑定盘底部

图八:宋定窑酱釉刻花五彩描金梅瓶,高29.8厘米。

图九:酱釉梅瓶底部,刻“官”字款。

图十:宋定窑油绿釉刻花五彩描金凤首壶,高29厘米。

图十一:油绿釉凤首壶底部,“易定”款。

图十二:宋定窑油绿釉刻花五彩描金(凤纹)花口瓶,高28厘米。

图十三:油绿釉(凤纹)花口瓶底部,“官”字款。

图十四:宋定窑油绿釉刻花五彩描金(龙纹)花口瓶,高28.5厘米。

图十五:(龙纹)花口瓶底部,“官”字款。

图十六:宋定窑天蓝釉刻花五彩描金盘口瓶,高28.8厘米。

图十七:盘口瓶底部,“官”字款。

图十八:宋定窑紫釉刻花五彩描金梅瓶,高29.8厘米。

图十九:紫釉梅瓶底部,“易定”款。

图二十、宋定窑白釉凤首壶,高

图二十一、宋定窑白釉凤首壶俯视图

图二十二、宋-定窑白釉鎏金银套装印花双鱼纹盘,高6.5厘米、口径20.8厘米。

图二十三、宋-定窑白釉双鱼纹盘俯视图

图二十四、宋定双鱼印花盘底部

二00九年三月十三日于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09/9/7 20:09:02
性别:女<br>状态:离线<br>积时:1 小时 13 分 53 秒
mi91526


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75
金钱:324
Y 币:0
{收藏} 1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阜阳三阳收藏品俱乐部< www.sytbw.cn>古玩交流交易,瓷器、玉器、字画、杂项,所有藏品,保真、包老,如发现藏品有疑,按购买价格3个月内包退。咨询销售热线:0558-2576602 范译文18955890723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0/2/24 9:26:18×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2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156250 秒 数据查询:11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