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五 代 后 周 柴 窑 瓷——修订版
您是本帖第2452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3 个月 13 天 10 小时 3 分 35 秒
德藏收藏


等级:管理员
头衔:未定义
帖数:849
金钱:1002813
Y 币:182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五 代 后 周 柴 窑 瓷——修订版

白长勤白老师对收藏的态度、对知识传播的态度,着实让人钦佩!《五 代 后 周 柴 窑 瓷》前后不知道修改了多少遍,斟字酌句,力求准确易懂,真心想帮助各位藏友。修改校正后的文章稍后会发表在本贴里。白老师也希望通过德藏网这个平台能结识到更多的朋友,期待与大家多多交流探讨,学无止境,共同进步。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4/5/5 9:19:42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3 个月 13 天 10 小时 3 分 35 秒
德藏收藏


等级:管理员
头衔:未定义
帖数:849
金钱:1002813
Y 币:182
{收藏} 1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本人近几年陆续收集到一些底部书有篆款“柴”、“柴世宗”、“官”、“大周”、“尚食局”、“柴王府”、“成王殿”、及“皇后阁”等字样,形状不同、颜色各异、色泽明亮、重量特轻的古瓷器。一般人猛一看,都误以为是塑料制品,但轻轻敲击,还是听出是瓷器。

这些瓷器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即人物、瓶、碟,镂空器。人物器不足二十件,有40.8公分高的绿釉老寿星,54公分高的灰兰釉观音,十三件3020公分高的立、座观音,釉色有绿、天青二色。其底部均有篆书款“柴”或“大周”字样。瓶类数量最多,形状及颜色也最为丰富,不但有红、橙、黄、绿、青、蓝、紫,而且还有各种过渡色。瓶高的约40公分左右,小的约20公分左右,其形状既有圆的、扁的,还有多棱形和异形瓶,且大多有耳。尤为惊喜的是在一些大瓶上还发现有错金,且镶有宝石,错金多为篆书唐诗,如李白的“下江陵”,杜甫的“绝句”,王维的“鹿柴”等,还有一些人物、山水、花鸟画,其画风具有明显的宋朝韵味,比如留有两小撮头发的大头娃娃等。在一些大瓶圈足外侧,往往还能发现“四神”等中国古典纹饰的浅浮雕。镂空器分双层和单层,有方形器,有瓶,还有造型非常美的香炉,所雕镂空图案都非常古朴,色彩有天青和绿色。数量不多的碟,器形都不大,直径大多在十三公分左右,但造型和釉色都非常之美,多为菊瓣和莲瓣形,釉色有黄、豆青、天青三色。奇特之处在于,其中五个形状有异的天青釉小碟,都有芒口,涩圈。说明此时在工艺上,已开始运用为节省空间而扣着覆烧的技术了。但史书上记载覆烧工艺,是起源于宋定窑。

    上述器物的共同点是超薄:大部分器物壁厚大约在一毫米左右,厚者包括镂空器,壁厚也仅有两毫米左右。特轻:20公分高的小瓶重约100克左右,40公分高的大瓶并镶有数颗宝石,重415克,54公分高的观音也仅有1361克重,还不足三市斤。这些器物色泽明亮艳丽,胎均为白胎,个别白中微显黄;所有器物均不透光;工艺上均属浆胎,部分瓶体上清楚显示出合模痕迹,而合模工艺在汉俑、唐三彩的制作中已普遍使用。此类薄胎的制作工艺,在元、永宣、成化薄胎及脱胎瓷上都能见到。这些技术随后传入欧洲,正如英国史学家李约瑟博士所说;“欧洲工业革命的技术,大多源自东方”。其中就有清中期又传回中国的所谓灌浆法。瓶类的圈足外侧无釉,底均施釉,釉色与瓶身一致,器底均留有方形垫烧痕,垫烧痕与圈足露胎均呈土黄色,但部分长江水系出土的则呈黑灰色。在这些器物中,天青釉的釉内结构与同色汝窑器非常接近,都好像是棉絮里渗进了米糊,还有些稀疏隐现的气泡。这些薄胎瓷均有细小开片;岁月的泥土附着在开片处,形成显眼的网状纹,充满了沧桑感,这些特征是人工不可复制的。另外这些器物的釉面已明显老化;放大镜观察,其釉内已变得浑浊,且有细碎结晶体出现,从材料学来说,这正是古瓷自然时效本征时效特征的明显表现。而这些瓷器釉面非常光润、明亮,除釉的内在原因外,说明这些古瓷器表面,没有被人工氢氟酸酸洗过,而这些釉面通过放大镜观察,会发现许多因久埋受侵,而形成的细小孔洞,这正是古瓷自然时效,侵蚀时效特征的明显表现。而当你拿起许多打碎的柴窑瓷片时,发现它们已变得很脆、很酥、很棉,已不割手了。这是因为他们组织间的结合力、气场中的活力已渐失。千年以上的瓷片,尤其是低温瓷、厚胎瓷大部分已变得暗淡无光,如汝、钧、官、越窑、柴窑等,而新瓷片则是明亮的。这正是古瓷疲劳时效特征的明显表现。就如同用过一万小时的飞机发动机要换掉,跌落的青铜剑会打碎,节气“六九”的冰会浮不住人是一个道理。上述古瓷的三个特征都是人工不可复制的。因此,说明这批瓷器的确是高古瓷,而并非是现代人的臆造品。

这些令人惊奇,充满沧桑感,使人震撼的瓷器是什么瓷?是否就是明朝书中一再提起的,已迷失千年的柴窑器?一代明君五代后周皇帝柴世忠,在下边请示烧什么瓷时,批曰:“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其特点是:“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明朝万历年间黄一正总结柴窑器为“制精色异,诸窑之冠。”柴世宗过世427年后,历经了宋、元二朝,到了大明洪武年间的公元1387年,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说到柴窑时曰:“出北地,世传柴世宗时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粗黄土,近世少见。”

本人认为,柴世宗去世四、五百年后的这些记述,可作参考,当与上述器物相对照时,还是有很多吻合之处。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柴世宗所言:“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者般颜色”到底指的是什么?是指单一的天青色,还是另有所指?本人认为从整个句子来分析,柴世宗应指的是彩虹。因词典说的很清楚,彩虹是水汽在阳光的反射和折射下而产生的自然现象,即红、橙、黄、绿、青、蓝、紫。雨过天放晴后,空气中水汽足,天呈蔚蓝色,还有些散云,阳光从云破处投射下来,则形成非常美丽的彩虹。柴世宗所指:就烧出这种七色彩虹瓷来。而并非如一些学者所说的,为单一的天青色。因古人传下来的话语,一般都很精炼,不会那么啰嗦,更何况柴世宗是历朝历代大家一致公认的一代明君呢。若是“天青色”,三个字已简明扼要了,无需再用十四个字,把包含多层寓意的“柴氏谜语”来搞得大家“一头雾水”,因此,这种“柴氏幽默”还是很值得品味的。其间,本人还将柴世宗所言,随便询问了十个年轻人,“者般颜色”所指是什么?其中八人立即回答说是彩虹,另外两人说:不清楚。当继续问这两个人,是否指的是彩虹时,他们立即恍然大悟说:“对,对,对”。现在这七种彩瓷,已全部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且还有其它过渡色。所以说,这些瓷器应该就是柴世宗所要求烧的彩虹七色瓷。看看它的薄,它的轻,它的明艳,它的黄土圈足,它的细小开片,它的大大低于成本加利润加运费的价格,它的清清楚楚篆书款“柴”、“柴世宗”、“大周”(后周国号,其法典也称“大周法典”)等题款,不是最明确的证明吗?美国波普博士不就是看到元青花“云龙象耳瓶”上面“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题款,才认定了《十四世纪青花瓷》吗?我们的某些文博专家和官员,为什么外国人说的话他们就信,而当我们中国人拿出有根有据的实物时,他们为什么就是不信呢?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在作怪呢?当我们看了这些 用玛瑙粉等“无宝不成器”而造就的明艳,看了它那熟练掌握各种色料而烧就的各种俊丽色彩,看看那玲琅满目仿古及创烧的众多器形,它那源自商、周青铜器上的古老饰纹,它那各式瓶上的虎耳、龙耳、象耳、孔雀耳,它那雕有四神的琮式瓶,老寿星充满智慧的大脑门、齐胸的眉、拐杖上的葫芦、怀中的桃,这些不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吗?宋汝、官窑及龙泉窑常见的器形,元青花大写意的山石画法,这些文化传承在柴窑上都能找到。尤其是体现佛教的44cm高的如来佛和观音雕像,它那种庄严、慈祥,它那种极具震撼和穿透力的美,使人看一眼就永世难忘。这种美是没有真假、时代、地域和国界之分的;这种美正是没有留下姓名的五代大师智慧的结晶,是大师们留给我们后人的伟大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这些浓烈厚重的文化沉淀,这些高于汉、唐而别于宋、元、明、清瓷器的色调和韵味,不正是柴窑的DNA吗?若马克波罗能提前三百年见到这些柴窑瓷器,他一定会惊呼:哇!这不正是中国CHINA的伊甸园么。这些璀璨夺目气势恢弘的瓷器,只能在一代明君和一大批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师手里产生。因此关于柴窑的产地,我认为它一定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原。而不是它的周边,因在当时的生产、原料、信息、交通条件下。外地是承载不了这种责任和荣誉的,何况周边还有众多的动荡。综上所述,这应该就是迷失千年的“制精色异,诸窑之冠”的柴窑瓷。你说它不是,那它是什么呢?唯上,唯书是找不到答案的。故宫,由于李自成进京等历史原因和它的局限性(25年成立33年搬迁)除清朝文物外,其它朝代的文物保存的并不多,即就是清朝文物,一些精品,故宫宫外也存在不少。因此故宫没有柴窑瓷,就像故宫旧藏没有唐青花、元青花、宣德五彩,成化玉瓷错金等众多各式瓷器一样,一点也不奇怪。而故宫某些专家依故宫没有的,就来否定外界民间存在的大量国宝瓷,说它是假的,臆造品,高仿品,这若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正如一位日本文学评论家说的:“认不清真东西,假东西的东西,是因为其本身就是假东西的缘故。”一哲人说:“一个不珍惜自己传统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目前,柴窑窑址尚未发现。怎么办?依靠谁?等待谁?我们只有靠自己、靠解放思想,靠实事求是,以博大的胸怀面对现实,靠自己的努力给出科学的答案。中国民俗“入土为安,视死如视生”的理念,以及北宋兴起的收藏热,为这批迷失千年的柴窑瓷器,提供了存在的依据和物质的基础,而中华大地现今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空前大发展及空前的动土量,必将带来空前的大发现(被动发现:施工;主动发现:挖墓。其中就有大量的从未见过的迷失了的瓷器)这就是我们今天能够有幸见到迷失千年柴窑的原由。实事求是的说:因多种原因,现在的中国大地上,发现的主体和几率应是在民间,而不是文博部门,道理很简单,接地气者先知也,天道酬勤,心诚则灵。

希望元青花龙象耳瓶,因北京权威1929年不承认而流失海外之悲剧,1952年著书发现元青花的不是创烧它的中国人而是外国人的惭愧之事,不要在柴窑瓷上重复和继续,否则,再让外国人抢先发表“柴窑”大发现,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那可真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啊!(来自德藏收藏网http://www.decangwang.com/,白长勤)

                                                                                     2011年夏于西安

*作者:白长勤,武警陕西省总队原副总队长,陕西省收藏家协会理事、大校,陕西省民间博物馆协会会员,德藏收藏网瓷器鉴赏家。 电话:15991771905  029-89312791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4/5/5 9:23:18×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2 天 2 小时 7 分 45 秒
古色古香


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63
金钱:200
Y 币:0
{收藏} 2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配股白老师的精神,值得学习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4/5/13 8:36:33×
性别:女<br>状态:离线<br>积时:4 天 19 小时 38 分 58 秒
青花


等级:下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135
金钱:412
Y 币:0
{收藏} 3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楼上是想说佩服白老师的精神吧,我也佩服!!!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4/5/14 9:43:31×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6 天 10 小时 55 分 41 秒
东方之珠


等级:下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144
金钱:438
Y 币:0
{收藏} 4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真心佩服,感谢白老师!!!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4/5/16 8:44:22×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4 天 2 小时 37 分 41 秒
蒙山大佛


等级:下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102
金钱:390
Y 币:0
{收藏} 5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4/6/5 10:30:31×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6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148438 秒 数据查询:15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