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藏砚需从砚史与材质入手
您是本帖第1554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3 天 2 小时 43 分 19 秒
青花瓷


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85
金钱:297
Y 币:0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藏砚需从砚史与材质入手

                                             清代蝙蝠金星歙砚 长14.7cm                                                                              明代子石端砚 长15.5cm

  明代高濂所著《遵生八笺》中说:“砚为文房最要之具。”自古以来,文人士大夫将精神追求寄托于文房之中,北宋诗人苏舜钦就说:“笔砚精良,人生一乐。”这不仅是为了能把字写好,更是一种精神享受。

  由于现代人书写习惯的改变,不再用砚台,对砚台的重视程度也大为下降。多年来古砚的价格一直不高,近两年才有抬头之势,就连新的上等端砚歙砚的原材料也能卖出高价。也正因为喜欢砚台的人较少,砚台保存相对容易,而且在古代也是文人必备之物,因此在古玩市场上古砚真品存世相对多些,也为收藏砚台留有了一定空间。

  文房之乐乐无边

  文房乃文人读书写字的房间,也是精神寄托的空间,和如今我们所说的书房不是一个概念。古人的文房可大可小,一般有钱人家的文房往往比较宽敞。首先一个牌匾,有自己或名人题写的斋号;屋内是一张大案,文房诸具整齐摆放;旁边有小桌和一对椅子,品茶之用;然后是一个书柜,摆上几套常看的古籍;还有一个讲究的香几摆个香炉,墙上挂着古琴和名人字画,仅此而已。讲究的文房往往显得整洁,甚至空荡,家具不能多,书籍也不多放。至于藏书和古玩,都有专门的库房收存,不能堆放在文房之中,不然会显得粗俗肤浅。

  文人可以在文房内独自焚香读书,也能给远方故友写诗寄情,或是和好友切磋琴艺,还能畅论古今针砭时弊,更有冥想思考以探究环宇之妙。文房不仅是文人训练和展示文人技艺的场所,更是延伸文人精神的空间。

  我们现在所谓的“文人”,其概念是从五代到北宋形成的,文房器具开始出现更多的艺术化器物。那么,什么样的人是文人呢?或者反过来说,文人需具备哪些条件呢?

  古人所谓“六艺”对后世文人的影响不小,所谓“礼、乐、射、御、书、数”,此标准要求人们“文武双全”,还得有“经世治国”的本事。后来人们提升“文”的分量,不大提“武”的事了。窃以为文人要具备“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技艺高超、高雅脱俗”这四个特点,待我逐一说来。

  第一,文人要品德高尚,于平时生活能礼贤下士、中庸仁爱;于天下苍生能仗义执言、殒身不恤。一个唯利是图、表里不一的人,是不能成为真正文人的;第二,传统文人需要通晓四书五经和相关著作,以及儒释道三家理论,对二十四史和古文典籍要有深入研究,既能引经据典,又能即兴赋诗;第三,对于文人必备的技艺,也需要长期练习,比如弹奏古琴、下围棋、书画篆刻、鉴别古玩,以及焚香、品茶、园艺等等;第四,文人是高雅脱俗的,这并非不能讲市井笑话,并非不能喝酒划拳,而是说精神之意趣不能从俗,要有自己独立的美学追求和独到见解。

  文房之乐趣并非仅仅是精神上的,收藏文房清玩也是物质上的一大乐事。文房清玩不仅有笔墨纸砚,更被历代名人分门别类。明代初期曹昭的《格古要论》将文房清玩分为13类,而明末文化兴盛,屠隆的《考槃余事》开列了45种之多。如今我们收藏的文房清玩主要有:古琴、宝剑、砚台、印章、印盒、砚屏、砚山、水丞、水注、笔洗、笔舔、古墨、墨盒、墨床、毛笔、古纸、笔筒、笔架、镇纸、臂搁、青铜器、香炉、佛像、奇石、碑帖,还有古玉可以用来把玩,也可以用来做镇纸。宋朝是文人风气肇始之时,也是兴盛之时,因此宋朝的文房清玩人们格外喜欢。

  几个砚台收藏家的故事

  自古以来爱砚之文人数不胜数,有几个小故事不妨说来与大伙分享。

  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爱砚爱石如命,曾见到巨石躬身下拜,称之为兄,更是提出了奇石收藏的“瘦皱透漏”的“相石四法”。对于砚台,米芾不光收藏,更是加以研究。一次,宋徽宗让米芾写字,米芾写完后大胆向皇帝索要砚台,说砚台他用了,皇帝不该再用。皇帝应允后,米芾抱着砚台揣进怀里,弄得一身墨汁也无所谓。这个故事的真假自然难以考证,但“米癫”的雅号更加活灵活现。米芾对各种砚台的产地、色泽、细润、工艺都作了论述,并著有《砚史》一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米芾的书法水平要高过其他三人,其“刷字”也并非用刷子刷的意思,而是说有如刷出来的字一样,又飘逸又有力。就连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也说米芾的水平高过苏东坡。天天写字的书法家,怎么能不爱砚如命呢?

  米芾毕竟离得太远,而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的弟弟徐世章的藏砚故事就更真实了。徐氏兄弟都喜欢收藏砚台,哥哥起步早,新旧砚台都收,弟弟则后来居上,每以昂值索古砚。哥哥收到砚台总爱题刻一番,而弟弟则绝少题刻,尽量保持砚台原样。徐世章后将所藏古物悉数捐献天津博物馆,由此让天津博物馆成了收藏砚台的著名博物馆。徐世章平时生活节俭,可是藏砚的时候不惜重金,只要让他盯上了,多贵都买,曾经有用等重黄金购买砚台的传奇故事,甚至有的砚台可以换一个大宅院,这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每当收藏到好砚台,徐世章都会把砚台送到北京琉璃厂,请高手制作红木砚盒,并考证其传承出处附于砚盒之内,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由于徐世章高价藏砚的名声太盛,有狡猾的古董商就找来优质古砚,然后铭刻名人题记,再配上好的装饰木盒,偶尔也骗过徐世章的法眼,因此一些徐世章藏砚上的题刻有的仍有争议。

  还有一个砚台也有一段故事,这个就是我在首都博物馆做志愿者的时候发现的。在首都博物馆以前的文房展厅,有一方绿色石头的砚台,清代文人纪晓岚曾收藏过,纪晓岚说这是“端溪绿?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4/2/26 11:04:16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1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140625 秒 数据查询:9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