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五年的认定 ——成化釉中斗彩
五年前,购得一件斗彩盘器,底书不规整的六字楷书款“大明成化年制”,该款不符合传统写法,器并不十分精美(有点瓢),于是,以民器而认之。
自从此物回家,长达五年不断地研究与探索,怎么也说不清也断不明,因为,它在斗彩器的整器上除款处外又罩了一层透明釉,这样便成了釉中斗彩器。可专家曾说过,无此种器(官窑),可定在民窑器种吧,可专家又讲民窑不烧斗彩。当时认为专家讲话,也许查到了依据。那就只好先放下,虽然五年之中,三天两头必拿出看看,但专家的定论还是很有影响力,虽然自认为此物不假,但仍不敢枉下定论。
直到2009年的一天,在朋友家见到了书“大明万历年制”款的一件釉中斗彩盘,从工艺上很相像,但从胎的致密和细腻,釉的滑润程度及胎釉的厚薄度,光泽的柔美度,皆不及成化器物,但,正是因为它的这些不足,胎骨中的玛瑙在岁月中,加剧了在传世中的陈旧感,我认瓷鉴瓷也三十于年,一眼可断这件万历此物,真迹无疑(瓷不是老的就必然旧,而是粗糙的器更易陈旧)。由万历那件釉中斗彩盘来推断,成化釉中斗彩器是存在的。但,收藏界推断是不成定理的,于是,我又从内含稀有的元素入手,如,先是从宣德中期的器物中,发现了珍珠粉,又从成化器中发现了比例更多的珍珠粉,再往后一直到弘治的浇黄器物中也发现了珍珠粉的影子。当从釉中斗彩盘中查到了含量更高的珍珠粉,这时,我才敢下此定论:成化年间确确实实的存在着这种釉中斗彩器物(可做全方位的测定,以致破坏性的测定均可)。
笔者在研究中认为,此种器工艺复杂,由于要经过3次烧制过程,温度太难把握,并且难免不变型(成化,万历器皆有点瓢),另一点由于彩在釉下,青花在两层釉下,加上成器又厚,因此,全然一个睡不醒的美人样子,这和成化中期带御书长款鸡缸杯器则逊色多,故而只试烧就停了,至于万历年间又出现,那是因为人在不知难时,认为自己可能比别人做的更好,结果一试还不如成化器,结果也就停了。故而世间只听说有这种器,但极难见。
那么到底该定官器还是民器,这还得用以后的事实来说话。但现在可以下此断言,真品无疑,长达五年的认定现在可以尘埃落定。(照片以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