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元青花何以会出现剥釉现象
从伊朗馆藏我国元青花器物中,有少部分器物口沿和边棱处有剥釉现象,在现存世器物中,也能见到这类藏品,他们的年代可定在元早期。
元代早期开始采用二元配方,但胎质微粗且疏松。由于是大器,为了加强它们的强度,在胎与釉中被加入了玛瑙成份。但由于颗粒较大,并未使其釉中的玛瑙粒很好的调和均匀,于是,常会出现集结地现象。当在高温下烧制时,这种集堆式的情况下的玛瑙,不像分散均匀状况下的易被溶化,于是,当器物烧成后,当时从表面看,仿佛形成了一体,但其实这个局部上至釉表,下至胎骨均为形成一体,结果一入土,在地下温度变化下,这一处易被气体冲破,于是逐渐的形成了剥落现象。假如,是传世的器物,如若是地处盐碱含量高的区域,常用这种水质擦拭,也易出现剥落现象。今天,我们在50倍的放大镜下观此处,至今定然可见到,这种玛瑙聚堆现象,这便是他们构成的原因。
当然,从精美度而言,是受点影响,但却可以作为谈真论假的一个认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