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珠宝技术检测也有误区
您是本帖第1836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8 个月 29 天 21 小时 44 分 42 秒
藏友


等级:上尉
头衔:未定义
帖数:639
金钱:7860
Y 币:1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珠宝技术检测也有误区

关于珠宝类钻石、宝石、翡翠、玉石以及田黄、鸡血石等,假如是全新的,也就是说是新料、新工的,那么运用现代科技设备以至现有检测技术是不会有误出错的。但如果是千百年前的以至是几百年前的宝石等经过入土、传世的这一类器物,由其是地质结构是含有酸碱严重的土壤中出土的文物类器物,多会被检测成错误的结论,这是因为,现在设备和技术手段,无法分辨真物之本和受沁之色之间的变化区别,而凡是不论新老、出土、传世,也不去考虑历史年份真实存在着对宝石类器物的传承等因素的影响变化,而单凭刻板的数据硬套,是不可能对古代宝石类做出最科学,准确的定论的。

宝石类测定目前在我国所有的宝石类检测中心都未有文物人员参与,于是只能做纯材质技术指标,数据的测定,这样真实地会把汉代至晚清至民国前的宝石类,做出错误的认定,这是一种极大的错误。而假如相关的部门觉得这一定论有误,那么可以把当年李连英戴过出土的翠板指以及自汉以来出土的各种宝石做一硬度等全面测试,就会一清二楚了。

人类在发明科学,应用科学时,应该明白,应用科学存在着正确地应用范围,而不是全盘地依赖,比如包括北京潘家园处的北大宝石检测中心在内的全国多处珠宝检测机构不具备文物知识,只是单凭只能看清新翡翠是否注胶染色,那点知识去认清代以前多环境下出土的翡翠等是根本就鉴不了的。

当然我们也要客观全面地来认识现代科技,比如,现代科技对古玉的检测,如只要能注意如对商代玉器检测时注意,从表层的下方一点取样,那就不存在有误,当然这其中也存在对检测的各种珠宝测定的侧重点不同有别,因而有些误差极高,有的误差小些,有的如玉的检测则没有误差。

中国是个文物大国,宝石的使用应在汉之前就有使用,而如果我们根本不能客观公证、正确地对待古代的宝石类的认证检测鉴定,不能找到一个正确地检测、认定方法,那么这将会给予国家、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这是摆在我国文博之中珠宝类认证的一个急待面对和解决的课题,现今珠宝类检测认证中,对现代珠宝是不能有错的,但对民国以前的只做纯材质检测、认定,则只能做为参考,而由其是对出土之器,如翡翠类则没有任何参考的意义与价值。因为现在科学仪器是没有办法拨离清什么是真物之色,什么是土沁之色,什么又是包浆的缘故,因而,正确地尊重应用科学才不致于出错。

相信将来的不久更全面、更正确、更科学的配套鉴定和检测会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从而服务于祖国和人民。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1/11/19 16:01:37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1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250000 秒 数据查询:10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