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文物鉴定现状
您是本帖第1837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3 个月 13 天 10 小时 3 分 35 秒
德藏收藏


等级:管理员
头衔:未定义
帖数:849
金钱:1002813
Y 币:182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文物鉴定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文博界逐步开放文物鉴定中凸显的问题,十分明显,而且日益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和文化层面要求不相适应。从某种角度而言,起到的是扼杀文明和又一种文化浩劫的作用。如果我们能搞一个自改革开放以来,文物因断假弄错外流的普查,就知道文化浩劫与文明扼杀是真切的存在,而且全然已经发生出现,并且今天仍在继续,真令人痛心疾首。

关于艺术品的买卖关系,是认识了才会买,不认识谁能买?而认识与不认识的根本界定上,被专家们搞乱了,形成了文化的退萎和认知上的落败,人们可以试想一下,中国的瓷器要用外国的进口设备检测,中国人能让飞船上天,却做不出自己检测自己祖先留下的器物的设备,这说明什么?说明文博界是被保守,落伍的思维统领着,我曾写有古瓷釉面的多样性,这是切实存在的,那么专家中包括毛晓沪又能识别出几种?而水晶釉面,入宝石釉面的器物多为御用器,那么今天像毛晓沪这类的专家都认为是假的,普通的藏家又有几人可认识,搞都没搞清,谁能买,但没搞清没卖出的并不等于一定是假。对于错,真与假是要用事实,时间,历史来回应的。做为藏家,要认真的细细思量,花的是自己的钱,利和害全由自己来承担,多探究,多思量,努力的从质本上下功夫探究明白,这才是根本,不要听风就是雨,更不要盲目迷信任何人。因为世间远不是那么简单,人们一提到北京琉璃厂,就认那么高手如林,了不得。其实也不是那回事。

我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2010年9月同一张一王两朋友,转琉璃厂,事先我表态帮朋友捡个漏,最后在一家古玩店中花了200元买了一件南宋官窑一翠绿小葫芦瓶,购者叫王博,我告诉他,三年后拿出来,现今专家多不识,日后在西德进口的设备上做个物理检测,然后再说卖的事,那么我为何要交代三年后拿出来,因为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藏家们会更多的运用科技手段,帮助自己求证,因为太多的事实已经证明,专家们的错误太多,这应当就是今天文物鉴定的现状,而要转变的出路必须走眼学与科技结合道路。而真正能走到那一步,最少得三年时间,今天,还是在大乱仗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藏家主体要靠自己,和那些完全值得你依赖的科学过硬的物理检测机构和能与物检结果一致的鉴定者。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1/9/5 9:08:11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1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238281 秒 数据查询:10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