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釉面的多样性
从我们现今所探究的结果来看,古人为了使瓷器达到尽善尽美,仅釉面多元配比的复杂性,就让我们大为震惊。
汉代绿釉罐上的釉中就有多宝元素的溶入,汉以后到清,釉面在多宝溶入中应有偏重,入玉粉的如唐邢白,偏重多玛瑙的是汝官器,玉粉和玛瑙等共溶完美结合的是晚唐秘色瓷之釉,而多水晶(鉛玻璃)的釉面为五代柴之瓷。自宋以后,五大官器中运用变化最突出的应是南宋官窑器,进入元至正时,多宝特色的釉面尤为突出,如宝石蓝釉面器。明代,突出水晶釉面器多为永,宣的青花器,而宣德釉里红存在铜红还原的问题,所以大器釉面多玉粉,康熙青花部分器,玛瑙入釉为多,故发灰油之光,雍正青花多受宣德影响,所以釉面发色沉稳,御用青花小器,还以水晶釉面为主。
水晶釉面的特点,应当最早使用于五代之柴,入水晶的釉面一定因稠而变厚,此类器永远鲜亮,而且不易磨损,故传世之痕极少,由于釉面肥厚,因而五代时因胎质疏松,开裂严重,釉下多成斑,,釉面总体一新,但此种釉面器自永宣至雍正总体绝不开裂,因而釉面下极少有陈斑,由于釉面肥厚,可能较好的令在烧制中釆用恒温,使整器多元配形成浑然一体,因而此类器一般击之为金属之声。相对来说此时工艺技术做成熟,因而此类器从永、宣青花到清雍正的整体制作都极精,胎足的修饰都甚是精美。现今人们多不明白,此类精绝之器的识别方法,反而皆以假而断,事实上,它们的特殊性,是超越我们想象的,但却为瓷中极品,以后的事实将会证明它们真实的身价与地位,愿藏家朋友能够注意重视这类国宝器种。
这也正是古人的聪明才智,才令他们曾经制作的器物登峰造极,传世千百余年,光净如新,美伦美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