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宋朝有五大名窑,但考古学家一直没找到这五处窑址。找窑址是考古学者的任务,我们收藏人不大关心。收藏人关心的是鉴赏,鉴赏就是要明白它的真假和特征。
北京有许多专家,那些专家都是凭个人点点印相來瞎猜。往往把仿品猜成真品或把真品说成假货,总之是不准确的。
考古工作者所考到的窑址至今也只知道河南均县的均窑、河北定洲的 定窑。至于北宋的汝窑一直找不到。官窑、哥窑和南宋汝窑也未敢肯定。估计也都在郊圹下生产的(我在中国文物报上谈过)。
我想我们争论这些意思不大,还是只谈谈特征吧。
官、哥、汝、均、定这是让人追求与梦想的瓷类珍品。好多收藏人只听说过没玩过,想得到它也不容易。其中以官、哥、汝为主,更加难得。其价值也非常高。
先说官窑吧,什么叫官窑瓷?
官瓷是专门指官窑烧的。这个官窑我认为就是南宋郊圹下窑,这在北宋时还不存在。
官瓷特别精细,工艺极美,大多为粉青色。它的胎多为黒色,釉不太厚,开片细,片纹很窄,远看好似沒开片,近看才看到线纹。所以叫蠏爪纹。由于裂纹细而得名。它的釉很薄,在顶部透出似黑色边所以出现紫口,而足圈处沒有釉则显露胎本色,这叫铁足。由于这些原因造就了官瓷的特征为:黒胎、青釉、蠏爪纹和紫口铁足的特点。
可有许多明、清白釉彷哥瓷,只有粗线开片的一块块片纹却有人认为这是官窑,这就大错了。(见附图)
再说哥瓷。哥瓷是一种很美的瓷,它的胎厚,釉也厚。胎色大多为深酱色,釉色有粉青和炒米黄。以炒米黄色为最好,釉厚,在出窑时由于釉配方不同,马上就出现很粗的裂缝。用黑色物填入缝中故先产生一种铁线。然后年久开始自然开小片,小片开的小为黄色,故叫金絲。在厚釉基础上开出黄黑两色线纹,构成本來无花的釉面这就叫哥瓷。而明、清和现代仿哥釉生产的只开一种片,仅有铁线的仿哥瓷是缺少真哥瓷的特征。其实这种仿制品也不好看,还不值钱。
而且这些仿品因为分不清什么是官或哥瓷,都用紫色釉加在口边上和足底上,一律变成了“假紫口”和“伪铁足”。( 见图)
汝瓷更少人见过,而仿品很多,都仿得很不像。我讲过的哥瓷和汝瓷均不是玻璃光泽,而是玉面油性感。汝瓷开小片,釉色以粉青和天青为主。它有两个重要特征,即香灰胎和支钉痕。胎体薄、物件小。它有北宋和南宋的,大至难分别。(见图)
均瓷较多,大多见过。它胎醤黄色,釉以粉青加紫色为主。它主要在直立处可见蚯蚓走泥纹。均瓷有宋均、元均、宜均、广均和炉均多种。宋均正真,元均有玻璃光泽,宜均胎为紫胎,广均胎为砂胎,炉均是雍正仿,生产出最美的五光十色的特殊品种。看均瓷最重要的一点即蚯蚓赱泥纹。(见图)
最后谈一下定瓷,河北定州产定瓷。它有白色、黑色、紫色和绿色。它满釉和口边漏胎。胎薄、釉薄,划纹为主。釉面光泽好。仿品少,胎色为米黄。
以上五种瓷均沒气泡。这是因工艺不同的特点。仅均瓷粉青釉中少有气泡。而元代以后及所有仿品都有汽泡。所以看五大名瓷先用六十倍以上放大鏡看,釉下看不见汽泡为真,若有汽泡为后仿。这很重要。
以上瓷品的容重均在2.10上下,小的2.05大的2.15之间为理想。若大于2.20则要慎重考虑了。
宋瓷有大多数是入土的,看土沁要看釉下小汽孔中是否有点状的,而釉面上粘的土都是作伪。釉上多脏都不能算,你浸在水中三天再冼去就成新的了。而真正土沁是沒法洗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