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再谈元青花高防无门
您是本帖第1686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8 个月 29 天 21 小时 44 分 42 秒
藏友


等级:上尉
头衔:未定义
帖数:639
金钱:7860
Y 币:1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再谈元青花高防无门

当我们看过元青花以及它的多色的呈现和把所有元代与前朝和后世的一切青花器探究清楚以后,便可更准确的确立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元青花永远高仿无门,其原因又何在呢?

首先,元青花的窖泥应当说是如同马可波罗所言是一堆几十年不动的最原始的一种发酵工艺,这是自它以后与坑窑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另外由于当时的生产工艺的一定局限性,其胎泥呈现的结构状态具有独立的风格,至于多宝溶入的时段与比例,是制器时入还是堆积时就入,并不被元以后的历朝所知,因而其自身的优劣属性,当苏料在它身上所展示的风采,便独具特色。

其次,元青花的整个发展过程,所用的进口苏料,其料的自身在没有经过元后期提纯工艺,改变它的多元结构形时便具有了独具风格明显的立体效应,而这种立体效应是由其苏料本身钴、铜、铁相伴共生的这种多元结构色泽决定的,我们知道,一色视觉上是极薄的,那么二色三色呢?事实上元青花的苏料应当远远超越三色性,而这自然构成了元青花自己的立体视觉效应,当观元青花时,2米外最合适,将元青花与一切器物放一块,只要你教给一个不懂瓷的人,他只要会看什么是立体效应,那么他就能看出何者是元青花,当然这其中有一点要说清,那就是至正晚期经过提纯苏料以后的元青花的除外。

关于元青花的多色泽之本,事实上,全取决苏料自己,当然也与温度有关,但主体是苏料自己本身。我们知道,矿物在地下形成时,如同江湖小溪之状,而钴、铜、铁矿生成,自然如小溪一样,它们三者,也自然是某一段钴与铜多,铁少,而另一段,则钴与铁多,铜元素少些,于是我们见到的元青花器上,青花的发色,有的为黑蓝,而有的是紫蓝,应当说前者是钴与铁元素多所致,而后者是钴与铜元素多所致,但这期间无论元素何者多,但少的一方元素自然也在其中,也正是如此,所以元青花的官器,内分五色以上,于是呈现出独具特色的立体效应。有的人,只识其中一两种,事实上细分下来元青花发色近乎十余种,然主体皆有立体效应,而仅此一点,永仿无门。

人们假如真能拥有历朝历代的青花器,只要摆一起,就知道,世间青花器,唯元青花雄浑大气。是仿不了的。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0/11/21 14:26:28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4 天 21 小时 31 分 57 秒
喜欢瓷器


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55
金钱:230
Y 币:0
{收藏} 1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能把瓷器研究到这个份上,应该称得上真正的专家、大师级的专家!实在令人尊敬和佩服!放眼中国文博界,像这样钻研并提出新观点的人,恐怕没有几个,现在的文博界充斥的尽是一些死板、老朽、过时的理论。曾经看过一本上海许明先生的书,观点同样新颖明确,同藏友先生一样,都是对原有理论的一种挑战,只可惜没人应战,更遗憾的是向他们这样的人太少了!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0/11/21 20:38:36×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2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156250 秒 数据查询:11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