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古玩收藏与盲人摸象
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崇尚古玩收藏,崇尚玩物怡情养性。高雅的古玩收藏,本质上属于文化性的历史传承功课。衣食住行之后是琴棋书画;琴棋书画之后是金石碑帖。
读史能使人明鉴,藏史能使人心静。上海翻译公司看古物有火眼金睛之人,也能把古今世界、冷暖社会看个透。世态炎凉是社会表象,物欲横流是社会乱象,真人假象是社会面相,而盲人摸象却是收藏众相。
古玩收藏,会看一件器物的真伪,仅是基本功。盲人摸象是凭北京翻译公司手感,是凭心领神会。
古玩收藏与盲人摸象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盲人再心灵手巧,总比不上翻译公司正常人有清晰的视觉。玩古玩练眼力太重要了,个别初入门收藏者,个性很固执,脾性很偏激,喜欢独断独行,常容不得他人的意见。更有甚者求专家鉴定时,还与鉴定专家争论不休。这种人属于收藏界内典型的“盲人摸象者”。
实际上,我们玩古玩,翻译公司学鉴定,也可运用“古玩外工夫”如“概率”来教弟子,更直接、更便捷、更明了。如中国的文博界权威专家认定:国内外演讲培训博物馆及私人藏家所藏元青花为三百件左右;所藏宋汝窑器仅为八九十件左右。
虽然此种评判,早已受到民间收藏者的质疑,民间所藏元青花、宋汝窑,没有列入国家博物馆目录档案的多得是。但收藏品再多,以“概率学”来推算,国家博物馆藏品与民间藏品以“一比一”来推算,也属罕见;以“一比十”来推算,可能文博专家会认为是天方夜谭了。但假设以“一比十”来推算,民间收藏的元青花也仅三千件,民间收藏的宋汝窑器也仅八九百件。然而,就以“一比十”来假设,不少陶瓷收藏界的“盲人摸象者”,一个人还会拿出几十件元青花、数十件宋汝窑器,还会随便拿出数件当时就值十万银两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来给你看,笔者也唯有苦笑。
据笔者三十年来在民间古玩市场、民间鉴宝活动现场做调查(资深收藏家除外),明清官窑器的真品概率为十万分之一。假如我们现在去民间古玩常年市场去看瓷器,凡放在玻璃柜台、玻璃橱窗内的所谓宋五大名窑器及明清官窑器(极个别著名藏家所开的店铺除外),几乎全都是赝品。有时偶尔会看到一两件真品,但不是残损件,就是修复件。因为古玩收藏界的传统是宝物多秘不示人,除非知心藏友、家人、弟子们来看,可让其上手观赏,一般陌生人,或非财大气粗的熟客买家,连瞄一眼的机会也少有。再按照比例推算:如公开经营的古玩店里的玻璃橱窗内放一件官窑器;那么底下非熟人才拿出来的暗柜里应该还暗藏一两件;那么自己家里所藏的官窑器可能还应该有两三件。假如一名古玩商人,随便把仅有的一件价值至少几十万元的官窑器放在古玩市场橱窗内展示,夜里也不拿回去,也不放在店铺保险柜内,能会让拥有者放心吗?这又涉及心理学问题。有时运用“概率学”、“心理学”来推算分析官窑器的真伪,非常便捷、容易。也就是说古玩鉴定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如古玩鉴定实践经验并不丰富者,运用个人的社会经验也可以参与鉴定分析。盲人摸象,佛经故事,比喻以一点代替全面。我们知道,看象要看整体,摸象要摸全身。玩古玩如收藏陶瓷器,要系统地学习中国陶瓷史,因为学习鉴定瓷器,一定要有整体观,一定要从器型、釉水、纹饰、款识、胎骨全方位去观赏鉴定,才能最终得出相对正确的鉴定结论。
古玩收藏活动中的“盲人摸象”阶段,是每个初入门者必定会走过的阶段,问题的差异是有些人在这个阶段久留,有些人匆匆走过这个阶段。
看不懂器物真伪的叫睁眼瞎,无眼力者;看得懂器物真伪的叫明眼人,有眼力者。玩古玩的过程说得形象一些,就是为自己佩带一副明镜、练就一双慧眼的过程。有眼力者能看清古玩表象、看懂古玩乱象、看透古玩真相;而练眼力最佳的地方,不是博物馆而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故事满天、瞬息万变的古玩市场。
明青花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