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您尚未 [登录 - 注册] ┆ 在线 ┆ 风格 ┆ 帮助 ┆ 


--> 标题: 不同历史年代瓷器釉光特征<<摘选>>
您是本帖第1649个阅读者。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10 小时 23 分 43 秒
野林高士


等级:新兵
头衔:未定义
帖数:64
金钱:307
Y 币:0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不同历史年代瓷器釉光特征<<摘选>>

1、现代新烧制的瓷器:釉面新亮,表光放射出来的光束长度、明亮耀眼强度、游离的程度、釉层内光松散飘浮程度都达到了最高极限,使人不敢用眼长久直视。 2、民国至清末时期的瓷器: 釉面初见熟旧,表光放射、明亮耀眼游离等程度都微见减弱。内光初见聚集,松散飘浮程度微微减轻。 3、清代中期的瓷器: 釉面熟旧程度增加,表光仍然明亮,放射耀眼及游离程度比清末微见减弱。内光聚集增加,飘浮程度比清末微见减弱。 4、清初明末时期的瓷器:釉面已有陈旧感,出现柔和温润的感觉。表光明亮程度,放射耀眼游离程度比清中期又有减弱。内光比清中期聚集增加,飘浮减弱。 5、明代中早期的瓷器: 釉面陈旧感增加,表光明亮度及放射耀眼游离程度比明末都有所减弱。内光比明末更加聚集,飘浮有所减轻。 6、元代瓷器:釉面有古旧厚润的感觉,表光疏散,明亮及放射耀眼游离程度都比明代中期有明显的减弱。内光聚集下沉,飘浮现象比明代中期有明显减轻。 7、南宋瓷器: 釉面古旧感明显,表光比元代更加疏散,放射耀眼、游离程度比元代明显减弱。内光更显下沉,飘浮现象比元代更见轻微。 8、北宋瓷器: 釉面古旧感加重,表光比南宋更加疏散,放射耀眼游离程度进一步减弱。内光比南宋更显聚集下沉,飘浮现象比较轻微。 9、唐代晚、中期瓷器: 釉面古旧深沉,表光稀薄,放射耀眼及游离程度微弱。内光浓厚下沉,飘浮现象极轻微。 10、唐代早期至隋代瓷器:釉面更加古旧深沉,表光微弱,放射耀眼及游离基本消失。内光更加浓厚下沉,飘浮现象基本消失。 11、东汉时期瓷器:釉面古老陈旧,表光极微弱,内光深度下沉。 12、西汉原始瓷器:釉面老化严重,表光微见接近消失,内光深沉暗淡。以上釉光变化情况表述,是根据本人所藏实物观察所得。因五代、南北朝、晋、三国时期没有实物,因而空白没有表述。根据年代情况分析,五代晚期瓷器釉光应与北宋接近,早期与唐代晚期相接近;南北朝与隋代接近;三国时期应与东汉相接近。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0/6/19 0:19:02
性别:男<br>状态:离线<br>积时:1 天 15 小时 12 分 34 秒
大言无声


等级:下士
头衔:未定义
帖数:155
金钱:5770
Y 币:0
{收藏} 1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鉴瓷如鉴人。人老从里到外皆老,骨头变轻了(骨质疏松之故);皮肤皱了,松弛了;火气煺了;声暗哑了。年青人则反之,骨重;皮紧;火气旺;声嘹亮。瓷器身骨就是瓷胎(所以又叫“胎骨”),其皮肤就是釉层。古瓷胎骨也会疏松(也叫“酥化”,年代越久远者越显著),故骨轻,新瓷骨重(还没有到“骨质疏松”年龄,又与现代用机械练泥,胎土杂质更少,气孔更小,因此胎骨更致密有关。)有经验的鉴瓷者凭手感即能感受到新旧瓷分量之别。古瓷釉层有“皱纹”,或明显,或隐隐约约、似无还有,有经验的鉴瓷者总能感觉出来;又有皮骨(胎骨和釉层)相离的感觉,如人老皮肤松弛貌。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Posted:2010/6/19 9:35:00×
 每页10条,共1页,合计2条记录分页:« 1 »转到  

执行时间:0.078125 秒 数据查询:9次
版权所有:德藏收藏网(www.decangwang.com)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