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釉面之器,严格意见上说与清晚时的玻璃料器,不能同日而语,纵然料器中会加入多元矿物材料,但从量化使其釉面所形成的晶体结构而言,则是有明显区别的。
从现今极有限的资料显示来看,宝石入釉是从宋时开始并从官器断面可见,而北宋官窑的冰裂纹之器,釉内就含宝石,而自以之后,南宋及元明清都有所溶入,而凡是釉面被溶入了较多的宝石原料则釉面皆呈现冰裂之纹,而且多为粒状晶体块,当然有的年代可能大些,有的年代可能小些,但呈现的组合排列多是有规则的。由于唐宋元明清,以及各个王朝时段配比不统一,因而呈现的冰裂纹理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一定有其斜开片,而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开片,构成了特殊的冰裂纹理。由于整体釉面中被溶入了大量纯色而又经过多次改良软化工艺的宝石粉,整体或主体为釉所以皆形小体重,超乎寻常,并透光极强,迎光美轮美奂,这是与一切一般料器不可比的。一般料器,一不出现冰裂,二无晶体纹理。宝石釉面之器,相对而言清代,因底多有款所以可以为鉴赏提供一定的便利,但事实上自宋到明都有,但相对不易识别,会以假而断,现实中被断假的也多为元,明(无款)之器。而同时还有一点不易识别的是,这类器胎多为多宝合一之精胎,并在满足器物宝石釉面高温下长时间烧制的这种过程,所以其胎,除了玉结化程度极高外,相对坚硬超常,而人们一旦不能理解和认识这种器固有特殊性时,定会被列在假器之中,同时又因为罕见之物,所以假断习以为常,但其实它们是集万件精品中也难以求一的,它们会在收藏更深化明朗的情况下,人们才能够明白这一类人间极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