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的黄釉瓷相似,考古发现最早的“娇黄釉”出现于成化朝,但由于此时期的数量有限,且没有传世品存世,所以不为人知。近年来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中出土了少量的成化黄釉碎片,外底面往往有烧成后加刻的“甜”字。后仿的成化黄釉瓷可以根据成化时的小巧器型风格和那独有的成化款即可辨别。但要注意大多真的黄釉瓷都有用过的痕迹,外底面往往有烧成后加刻的“甜”字。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google_ad_client = 'pub-7515925227127211';
google_ad_width = '300';
google_ad_height = '250';
google_ad_format = '300x250_as';
google_ad_type = 'text_image';
google_ad_channel ='';
google_color_border = '000000';
google_color_bg = 'F0F0F0';
google_color_link = '0000FF';
google_color_url = '008000';
google_color_text = '000000';
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show_ads.js">
script>
<script src="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expansion_embed.js">script>
<script src="http://googleads.g.doubleclick.net/pagead/test_domain.js">script>
<script src="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render_ads.js">script>
<script>google_protectAndRun("render_ads.
js::google_render_ad", google_handleError, google_render_ad);script>
时期的黄釉是最负盛名的,也是整个明代黄釉烧制最成功之作。这时的黄釉是用浇釉的方法施在瓷胎上的,所以称为“浇黄”,又因为它的釉色娇嫩,淡雅,光亮如鸡油,又称为“娇黄”、“鸡油黄”。娇黄是两次烧成的低温釉,因而偶而能见铅质银色光泽,后世多有仿弘治娇黄釉的伪品。
在后世仿制的黄釉瓷中以康熙仿的最像,但康熙朝多落本朝款。弘治瓷乃至整个明中期的瓷器都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底部塌凹,特别是盘碗之类的器物。这一缺陷性特点在后世仿品中很难仿制的成功。第二个特点是弘治器物底足稍矮,底足白釉发灰或泛青色,不可能非常洁白。再者,弘治瓷都落本朝款,弘治款格局,大眼一看有一个特点,要么上大下小,要么下大上小,还有一种情况,“弘”向右上方倾斜,“治”字向左方向倾斜,而且“治”字的“水”旁有点倾斜,一般藏家都有这个概念,民国以前仿品多没有倾斜,而民国以后仿品刻意追求这种相似,容易走眼,但仔细看去,后仿款的字往往比弘治款过于阳刚。正德黄釉继承弘治之作,但不如弘治黄釉那样浅淡而嫩,显得较深而老,弘治瓷上所具有的那两个特点在正德黄釉瓷上也有表现。一般区别正德黄釉瓷与弘治瓷的标准很简单,从款上就可直接看出,如果是瓷片,那就须从釉色深浅上进行辨别。
明中期三朝在黄釉瓷的基础上还大量烧制了黄釉青花、黄釉绿彩、黄釉红彩、黄釉紫彩等黄釉彩瓷,这些瓷器在明以后也多有烧制。明中期的黄釉青花、黄釉绿彩瓷最具特色,其中以黄釉青花花果纹盘和黄釉绿龙纹盘为代表。明晚期黄釉瓷繁琐中见精美。
嘉靖黄釉一般都比弘治娇黄釉稍深,釉面似有不平感,但也有极淡的,而且有的釉面却极匀润。器物大多为素面,也有细线刻划纹装饰。以六字青花楷书款为多,如果黄釉器器底施黄釉,则肯定为刻款。万历黄釉传世品少见,所见碗类黄色较深,无娇黄之感。传世品中曾见有器里白釉,碗心绘青花双圈,器外壁刻划双龙戏珠纹,书两行六字青花楷书款的万历黄釉器。此时期的黄釉瓷普遍不耐看,而且此时期的黄釉彩瓷因嘉靖帝崇尚道教而大量生产,其工艺繁琐,图案呆板,无神态,但也有精美者面世。在2001年翰海春拍中,一只明嘉靖黄釉赭彩龙盘曾以72.6万元拍出。
明代黄釉瓷多为使用器,只有一部分用作祭祀之用,很少用于观赏。因此,在明代传世的黄釉瓷中都有用过的痕迹。后世仿品中为了仿制出用过的痕迹而多用硬物划伤釉面来作伪。对于这种高仿品藏家不可大意,笔者曾于2004年12月份在景德镇佳洋公司标本室中见到过一只仿的水平较高的嘉靖黄釉碗,不论釉色、款、底足,都仿制的极像,虽在釉伤上笔者曾有疑问,但笔者还是一度走眼,认为是嘉靖之物。后来在与李辉柄老师交谈中,李老师给我指出了其仿制的不足之处,器型上过于规整,不似嘉靖之器。后来在遇到此类黄釉器时,笔者就多留了个心眼。在文物这一行,收藏者都知道单色釉是最难鉴定的,像上面那件是高仿品,在鉴定时要从各方面入手去鉴定。目前在市场中还有一些仿制水平较差的仿品,这些仿品多仿明中期、明晚期的黄釉彩瓷,此类仿品大多黄釉过于黄,彩过于浮于釉面,且过于大红大绿,很不和谐,此外在器形、底足、款上都极不成功,很易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