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管理员
头衔:未定义
帖数:185
金钱:5083
Y 币:0
|
|
{收藏} 楼主 信息 | 留言 | QQ | Email | 主页 | 编辑 | 引用
收藏......现代城市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
收藏文化——现代城市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 北瀚 摘要: 收藏文化的精神与商品两重性。现代收藏文化尽管已经被打上商业文化的印记,但是仍然反映了人们对精神产品和文化的需要。收藏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得到迅速发展,和具有商业文化印记的城市文化的需要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 城市文化的崛起 当世界从农业经济发展到工业经济,然后再进入商业经济的同时,一切精神的物质的产品都被打上商业化的商品标志。文化现象作为以精神产品为主的特征向商业化为主倾向就被加快了,逐步转化为以商业目的为主要目的之一的商业文化。到了目前的世界,商业文化已经可以成为城市文化的同义语。传统文化的纯文化属性在世界各地都正在被城市文化的兴起所统治,除了在一些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以外,纯文化被排挤到次要的地位,甚至成为社会博物馆中的孑遗物,被保存起来,失去了独立存在的能力。 我们可以将中国作为世界文化圈的一部分来看待这个问题——尽管中国的变化只是异常突然和迅速的。从中国80年代的改革开放起,中国放弃了被执行30年的计划经济开始向商业经济(市场经济)转变。这个转变不但在社会经济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中国文化的属性也产生了决定性的改变。改革开放一开始始,几乎在一夜之间,中国的纯文化样式就被带有极其浓厚商业色彩的城市文化所压倒。 纯文化为商业文化所统治,所压倒的现象几乎发生在文化的全部层面上。从80年代初流行歌曲和电视连续剧的出现开始,到文化消费的主体大部分成为狂热的追星族的今天,一切文化传播的形式都与“经济效益”挂上了钩。文学中的畅销书现象、音乐被流行所感染、美术书法的价值取决于作者的“身价”,影视将“票房价值”放在首位……这一切都是在商品社会中由于供求关系变化形成的必然。 二 文化城市化以前的中国文化 文化和商品经济如此紧密的联系,是和传统的中国式的文化位置绝然不同的。在中国传统社会,由于商品经济的不发达,主要经济模式基本上是属于自生产、自消费、自满足的自耕农式的农村经济模式。文化被视为纯粹的精神产品,它们不是因为商业目的产生的 ,是人们自我完善,追求精神满足和精神愉悦的产物。李白和苏东坡从来没有收到过稿费,吴道子和王羲之也从来不为画资而讨价还价。在这个社会中,艺术家或文化人们或拥有自己的主业——做官或被人供养,他们的文化作品并没有被严格的打上商品的烙印。只有随着社会商品化的进步,文化现象才呈正比例的与商品挂钩。所以,在过去的中国文化中,我们或可以称之为农业文化,或者农业社会化的文化。而和首先在城市中发达的商业结合的商品文化,应该称为城市文化了。 对于具有浓厚传统观念的中国人来说,尤其是文化人——纯正的、具有中国传统士大夫般的清高的文化人。对于文化被商品统治,是颇为嗤之以鼻的。因为他们认为文化应该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应该是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精神产品。文化人陶渊明“文化人(读书人)怎么可以为五斗米折腰?”的著名语句就成为它们的精神代表。这种清节的情操和思想贯穿于他们的教育,牢固存在于他们的世界观中,支持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形成一种叫做“士”文化的特殊现象。这里明显与西方不同的是,同一种类追求精神完善的过程,在中国成为以文学艺术为主流的“文士”文化,在西方却产生了以尚武为主的“骑士”文化。纯文化对于人们纯粹的精神需要是必要的,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人们至今还陶醉在纯文化明净、景致、唯美的崇高境界中。然而,历史是无情的,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必然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必须走过商品经济这条必经之路。中国社会的商品经济化,正是为了进步,进而达到消灭商品的伟大目的。所以,商品经济还有一个相当漫长的发展时期。目前中国的商品经济还要急需发展,城市化和商品化的进程还处于上升时期。文化,这个过去纯粹精神的产物,必将继续更加紧密的和商品经济结合起来。中国式的乡村文化模式也必然的被沾满了“铜臭”的城市文化模式所统治。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文化样式——收藏(包括古玩、字画、钱币以及其他各种五花八门的收藏品)文化,更由于其自身的特质和传统的影响,成为和商品联系更紧密的文化形式。 三 收藏文化的商品化特点 收藏者收藏目的和动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实际上,收藏者的收藏目的并不是单纯包括文化产物的本身,还包括收藏物中所蕴涵的价值因素。 在几乎所有的文化领域里,文化界的主体是文化的创造者或者文艺作品的制作者。诗人是诗词的吟唱者,戏剧家是剧目的始作俑者,画家书法家用自己的手笔产出了精美的艺术,而收藏文化的主体,历代收藏家们,却只将人类文明的产出珍贵的保存起来或以交换的方式使它们流通,并且获得更多的藏品。 收藏文化区别与其他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质就是收藏者不是主要的文化创造者,而是历史文化(过去式的文化)的保存者和研究者。虽然收藏者也在保存文化中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的贡献。一些比较典型的例证就是书画收藏中的题跋——在某些收藏过程中产生的题跋有时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性,甚至超过被收藏的艺术品本身。还有收藏者通过对藏品的整理、研究发现、陈设说明等活动产生了进一步的文化艺术效果。收藏的本身作为一种文化的意义当然也是由收藏者和原来文化的创造者——被收藏品的作者共同创造的。谁能够说,收藏本身不是一种由收藏者创造的文化呢?但是,这些创造,相比较而言,他们的创造通常是处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更主要的文化现象产生于收藏者的收藏保存和研究。 收藏的确是一种整个文化范畴中的另类。就是因为收藏者本身不是主要的创造被收藏者,所以收藏者必须拥有获得收藏品的必要手段,而这种手段主要的方式就是交换。这里的交换包括货币、物质、感情等的交换,其中最可靠,最重要的交换就是参与货币交换(商品实现的过程)。所以从收藏的起源中就可以发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收藏从以开始就是最具有商品化特征最具有城市文化的特点的的文化现象。 不过,这里必须指出的是,直到现代社会以前,由于收藏品尤其是古玩字画等收藏品的价值使得普通人望而却步的。收藏文化的高价值商品属性使它只能存在于达官贵族、知识分子组成的“高层社会”。 可以说,中国的收藏文化甚至是和商品同时起源的。从有商品出现的时候开始,人们就开始创造了收藏文化。收藏文化自从它开始产生,就不可避免的被打上文化和商品的双重烙印。 四 城市文化的发展与收藏文化 不过,收藏文化中固有的商品化特征在中国的60——80年代初期却几乎消失殆尽。因为那个时期中国的政治家们正在企图消灭商品,他们也几乎做到了,除了人们必须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以外,其他产品尤其是精神产品的商品特征被极度削弱甚至消失,而收藏文化更被看作是敌对阶级的腐朽产物。于是收藏文化商品特征消失了,甚至连收藏本身也基本消失。收藏古玩字画变成了非常缺乏商品特征的收藏“红宝书”和纪念像章……人们在收藏这些“圣物”时,需要小心翼翼的避开货币交换的形式,只能靠感情交换或者同类实物交换来取得自己的藏品增加收藏效果。我们可以说,在这个20年里,是中国历史上自商周以来最缺乏商品社会特征的年代,也是收藏活动最萧条的时代。一些具有极高文化价值和商品价值的珍贵收藏品也在浩劫中湮灭。 在上一个时期过去以后的20年里,大概是中国社会从乡村经济时代向城市经济时代转变过渡最快的时期了。人们的商品经济意识被迅速唤醒,最具有商品特质的文化现象收藏则更是走在了这个过程的前面。于是,收藏所具有的文化和商品两重性被充分的表露,那些依靠”祖辈传下的收藏品——古董字画等——一夜暴富“的神话广泛在社会上流传,加上人们因为满足生存需要之后精神文化需要的欲望上升,使得收藏带上了一种在商品社会具有十分可贵特征的神圣桂冠。 因为收藏品有限的资源和它不可再生的特征,在物以稀为贵的商品市场上大受欢迎。因为收藏者文化素质水平鉴赏经验的限制和大量赝品的充斥市场,使得人们产生大量的机会,(用较少的货币取得具有较大价值的商品在商品社会中被称为”机会“。)所以,收藏品不单单是收藏文化爱好者的宠物,也称为商人用之牟利的商业机会。 城市是因为商业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商品文化也就成为城市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收藏文化因为它具有的保值增值和大量的”机会“,同时因为它所附加的艺术文化特征,还具有满足人们欣赏、展示、装饰的特征,这些可以比较充分的满足“城市人”追求商业利益和艺术欣赏个人爱好的同时还需要追求身份地位品位家世荣誉等等联系起来。名贵的具有一定艺术家制和商品价值的收藏品,不但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还可以满足城市人特有的城市文化的需要。收藏也不再局限于门第高贵有钱的达官贵族、知识分子阶层。城市大众居民成为更重要的收藏主体。于是,收藏文化正越来越重要的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也成为现代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之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现阶段中国政治的需要,在精神文明的范畴里,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悠久的历史文明和对本民族历史的认知产生的民族自豪感都是重要的结构成分。收藏品由于它们是历史文明的载体,是历史文化的孑遗和见证,所以对满足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追溯、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们的精神属性是不言而喻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具有精神和商品双重特质的收藏品,在人们文明和物质的双重需要中当然也就拥有了更为重要的地位。城市文化因为拥有收藏文化而更加丰富、灿烂;收藏文化也因为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而愈加成熟、发展。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商品经济全面取代计划经济和越来越快的城市化进程,城市文化也将更加强有力的占据文化的统治地位。纯文化似乎越来越多的将自己统治的领域让位给商业文化。几乎一切文化现象都不可避免的与商品社会中的人们商业行为联系起来。这是文化城市化的必然过程。当然,这也是和中国目前占据主导发展地位的发展指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相符合的。 在文化城市化的过程中,社会应当——也将更加重视收藏文化的发展,收藏文化也将更加不可替代的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实际上,近10年来我们已经看到它发展的迅速。从国家独家(文物商店)经营到民间交易的逐步公开化(以北京古玩城的建立和营业为开始标志,以各地古玩市场收藏品市场的建立与成熟为发展阶段。)、半合法化(目前的状态)到今后必然的完全合法化(国家通过立法或者修订原有法律,承认古玩字画收藏品市场的交易合法化),说明这个过程不单是行业的需要,也是整个商品经济社会的需要。是城市的人们和即将进入城市的对城市文化的需要。
----签名档 --------------------------------------------------------
德藏收藏网欢迎您!
|
Posted:2010/5/6 9:35:2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