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张浦生谈青花瓷器鉴别要点
一代青花瓷鉴定大师张浦生先生谈青花瓷器鉴别要点:
我个人喜欢的有元青花、明永宣青花、成化青花和清康熙青花。其中永宣青花是青花发展的高潮期;而成化青花的贡献最大,秀美淡雅,完全采用国产料进行绘画,可以说是真正中国青花瓷器的开始,;而康熙青花则因为有大量山水画技法的加入,并且开创了浓淡相宜的青花五彩的风格,也极具收藏价值。
马继东:请谈谈您特别推崇成化青花的原因。
张浦生:成化青花的四个特点决定了其特有的收藏价值,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青色淡雅、绘画秀丽、布局疏朗、釉面滋润。尤其需要强调是布局疏朗这一点,青花的纹饰不一定要繁密才是好的。
马继东:刚才您谈到绘画对于鉴定时代的重要性,我刊也曾经做了几期明代青花的专题调查,想借这次采访的机会请您谈谈整个明代青花瓷器绘画的特点。
张浦生:首先明代青花瓷器是以写意画为主,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明代青花绘画更注重体现一种意境,追求“高洁”,除了典型的高士图,还有婴戏图也能反映出来这一特点。比如明代的婴儿图案往往都是在桂花树下(寓意折桂),或放风筝或下棋,往往都是好学文雅的场景;到了清代,由于追求的是强身健体的社会风气,因而青花上绘制的婴戏图案就多见习武挥拳的场景。
马继东:元明清三朝的民窑青花中都能见到高士图,您能简单说说其中主题的区别吗?
张浦生:元代高士图的主题是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竹、林和靖爱梅、王羲之爱兰等等,显得很高雅。到了明清,尤其是清代,就逐渐演变为很生活化的苏东坡爱面、郑板桥爱酒等等了。
马继东:瓷器上面绘画题材的变化反映出来的更多的是当时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因此要理解绘画和依据其内容去断代,也必须要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是这样吗?
张浦生:的确是这样,历史知识的掌握与否在瓷器鉴别中显得至关重要,了解了相关的历史背景,也就会清楚这一时期的瓷器纹饰特征形成的原因。比如明代宣德、嘉靖、万历时期的青花瓷器上经常见到寿山福海的题材,其中嘉靖青花甚至小孩子都穿长袍大褂,就跟这几个时期道教盛行有关。而且,具备了相关的历史知识,对青花绘画的命名也就不会显得空洞了,瓷画命名中要尽量避免用“人物故事图”、“植物图”等简单贫乏的词汇。
马继东:您多年以来诲人不倦,将如何通过收集标本去认识和学习瓷器传授给了身边很多渴求知识的人。
张浦生:(苦笑)在我的鼓励下,现在瓷片的价格都上去了,而我自己却买不起了。
马继东:谢谢您。
张浦生:谢谢。
尾记:张浦生先生依据多年以来的经验总结了很多鉴别上的小窍门和绝招,笔者这里也略摘一二给喜欢青花瓷器的朋友们。
元代青花:龙不见五爪,均为三爪四爪;边饰莲瓣相隔;凤纹有三尾……
明代青花:凤纹有五尾;明代小孩子的特点是矮胖、大头、一撮毛(指头发);永乐和成化真正做到白釉,其他朝都是青白釉;宣德朝开始出现孔雀绿地青花;隆庆朝开始出现猴的题材(雀鹿捧猴);崇祯开始出现大肚弥勒佛的形象;“寿”字为楷书;“喜”字为单喜……
清代青花:“寿”字为篆书;“喜”字为双喜;康熙朝开始出现麒麟送子图案;雍正朝开始有蝙蝠寿桃题材图案;福禄寿三星的图案在雍正朝后期常见……
如何鉴别仿古瓷?”这也是目前大多数收藏爱好者困惑的问题。张浦生先生认为要借助考古学的排比法:第一,从时代上排;第二,从品种上排;第三,从器形上排;第四,从纹饰上排;第五,从总体风格上排。排列之后再进行比较。比如宋代陶瓷与之前的唐代、之后的元代有什么区别,要搞清楚相互之间的特点与差异。中国陶瓷器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器形的变化,一是装饰的变化。再比如青花瓷器,它是中国传统的造型艺术和装饰艺术完美的结合,鉴定时排列其纹饰尤其重要,其中包括它的主体纹饰和边线纹饰。
在多年鉴定实践中,张先生还从造型、绘画、胎釉、款识、工艺等方面,总结出五种识别仿制瓷器的方法:第一,看造型。器形不规整,古里古怪的不能要,历代古瓷的器形,都有一定的形制;但器形太规整的也不能要,那有可能是用现代灌浆工艺制成的;第二,看绘画。绘画看上去不顺眼的不能要,说明作者绘画水平的低下;而绘画画得太好的,也不要能,因为它超越了时代的水准。第三,看胎体分量。分量过轻的不能要,说明瓷胎质量有问题;而分量太重的也不能要,因为古瓷分量一般都有规范。例如:明代永乐瓷轻,宣德瓷重,成化瓷又轻;清代康熙瓷重,雍正瓷轻,乾隆瓷比雍正瓷重,但较康熙瓷轻,等等。第四,看釉面光泽。釉面光泽太亮的不能要,这是瓷器刚出窑炉的现象;但釉面黯淡无光的也不能要,它是人为用酸处理的结果。第五,看款识。款字书法不像样的不能要,这是现代人惯用圆珠笔,不善于书写毛笔字的缘故;而款字书法写得太逼真的也不能要,那很可能是通过电脑做出来的。
此外,还有瓷器扣之声音十分响亮的不能要,那是用现代高温窑炉烧成的;元末明初大件瓷器底部涩胎上火石红非常明显的不能要;再有瓶、罐一类琢器的器身接口过于明显的不能要,等等。因为这些都是作伪者故弄玄虚、画蛇添足的做法。
鉴定陶瓷不光要研究古陶瓷,还要研究仿古瓷,将二者进行对比,这对学习鉴定大有裨益。“一件瓷器是真是假可以从重量上进行判断,好的瓷器,特别是官窑瓷,它的重量都是有严格规定的,仿品不可能做得重量与真品一致。仿制者只能参照图片或隔着博物馆玻璃测绘名贵瓷器,他们不可能去称真品的重量。仿品一般是重于或轻于真品的。这次鉴宝活动上,一位陕西收藏者拿来一件瓷器请我鉴定,我一掂分量就说太轻,所以重量也能帮助鉴定。”
采访中,一位北京的收藏者拿出几件器物,希望张浦生先生为其掌眼。张先生认为其中一件器物仅从器形来判断,是北方典型的钧窑作品,理应出现在金或者元代;但这件器物的疑问在于制作底边不够精细,釉面不够湿润,尽管底是老的,仍属于现代仿品。这样的器物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间。张浦生先生最后提醒各位藏家:在瓷器收藏上不要仅仅盯在官窑上,非官窑不要,其实民窑精品也极具升值潜力。另外不要迷信专家的证书,好东西是不需要证书的,它自己本身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