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也有自己的误区
藏家除了存在要提高自身的鉴定水准外,藏家自身也会有一种自爱的误区,总认为自己的才是好与对的。由于看惯了自己的,形纹,胎,釉等发色,于是总会以自己的器物的一切作为范本。结果只要和自己熟知的一切不符时,马上就会给它扣上一顶假的帽子,而且,往往固执己见,仿佛天下的器都应归在自己认知的这一范本之中,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偏执的错误。事实上,别说各个时段,时期,王朝的风格特征不一样,就是同一时代,同一器种,同一窑口的同类器,发色变化也不相同,而且还有用料配方变化的差异性,以及窑内炉温因摆放位置的不一而出现的变化,所以怎么可以用自己的器作范本,又怎么可以拿自己的器物来衡定天下的一切呢?由这个过程,经历过的人会感悟会明白。
事实上,就古瓷而言,自唐以来的宋,元,明,清,历朝历代,民器分三六九等,官器也同样分三六九等,而自己的藏品在对应的年代中又可归于哪一种,可以查对一下。比如说你有一件万历青花五彩器,此件器在万历时是民器还是官器,是排在民器中的精者还是一般品?是官器中的精者还是一般品。其次又如将万历五彩器排在精品例,那时在没有发现宣德五彩大批器物的一种定论,可如今既有宣五彩,也有元五彩出现的时候,那就使得原来的万历五彩器的价值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彩瓷的历史传承关系也全然出现了大的变化,比如近些年不要说宣五彩,元五彩,又出现了宋彩,五代釉下彩,以至多少唐多彩的事实依据。而在这一切事实面前,藏家自己也该有一个开阔的眼界,你不能犯专家过去犯的毛病,认为现今发现的这一切事实不存在,非那么固执己见,这将一定有误。其实,真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每个人都应抱着永远学习的态度,广闻博学,这样地去探究学习之后,一切就自然明白了。因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是真实的,它远远超出我们自己的思维想象,这一切也只有等到藏家自己通过自身的博学广识后,才能从误区走出。识瓷鉴瓷要用事实说话,而且是在全方位的藏品面前才能领悟其精华,不要用想当然,推测或以部分认总位或可能与不可能的想当然来猜测对与错,只有正视历史,正视现实,正视事实,才会让我们明白,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而最辉煌灿烂的文化精髓往往正是被我们视为假的器物之中的那一类。这也就如大唐西市,上海展中书“天下第一罐”的那件器(言天下第一有误),人们会以假而断,但准确无误地断然地说,那是至正时期经过较好提纯的元青花之精品,而后面摆的第二件很晕散,可只是元中期的一般器,二者不可相提并论,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