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洛阳一君>>文
马先生最近在《北京商报》发表《唐青花不是青花瓷鼻祖》之说,笔者学习后认为提法不妥。既然青花瓷的起源目前还没有考古发现最早的实物证据。那么,唐青花出现的时间最早,有人提出唐青花是青花瓷的鼻祖也无可非议。至于唐青花是不是青花瓷的鼻祖笔者认为某个人说了也不算,只有历史和考古实物说了算。唐青花根据目前考古发现并不是如先生说的“全世界仅有完整器六件”,六件之说不知马先生如何统计得来?不过也已成为过去。最近河南考古又在郑州发现唐青花完整器多件,河南民间的藏友手里也有一部分完整器。文物数量的举例不应该用确切的数字,这是目前专家和有名望的藏家共同犯得一个错误,“什么元青花世上仅存300件”;“什么汝瓷世上只有70件”“什么文物世上仅存独一件”等等。这种用数字举例如果是拍卖公司做宣传广告,还有情可原,那是商业运行需要,欺诈顾客信不信由你。但是专家和学者就不能不负责任的道听途说瞎举例,这样有误导他人之嫌。因为作为文物的存世量本身就是个谜,地下的、传世的、水中的、馆藏的、藏家手中的、普通老百姓家中闲置的,有谁经过细致统计?实际上也无法统计,今天数字可能明天就又不一样,如作为瓷器今天随时就有可能碎掉。地下的文物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等。这是笔者与马先生商酌之一。
“唐青花还没有认定‘青花’鼻祖”马先生认为,“唐青花也好、宋青花也好,都是没有学术定位的事”。笔者认为,任何事情的存在有因必有果。马先生做的《百家论坛》节目,笔者也认真听讲过,之后成书出版我儿子也专门给我买了一套。笔者也静心细细阅读过,总体讲的不错,但也有值得探讨的东西。比如马先生对于元青花的认识就值得探讨,“三百件之说”,马先生也是道听途说吧?“元青花一出来就是参天大树,青花的创烧有宋代创烧说和唐代创烧说,但地点都不是景德镇,与景德镇没有传承关系,也没有因果关系。而且到目前为止,几乎未见完整器,都是一些残片,这些残片的胎质跟景德镇的胎质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也不能认为所谓的唐青花、宋青花跟元青花有什么直接关系。”这些观点都是马先生个人的观点,对与否有待探讨。先生说的唐宋青花胎土与景德镇的胎土不一样,也的确不一样。唐宋的青花出之北方窑口其胎土不一样自然有它地区上的差别,不能因为胎土不一样就否定它不是青花瓷器吧?如果按照先生的逻辑,那么云南地区的元青花和福建地区的元青花、还有其他地区的元青花都可以不叫元青花。只能是景德镇一家生产的元青花才是元青花。另外,至商代出现原始青瓷以来历经几千年的延续与创新,华夏大地历朝历代有多少窑口在烧造青瓷。包括今天仍在烧造,不能因为胎土与地区的不同就不承认它是青瓷吧?况且就是青瓷的色彩众多,也仍然归就于青瓷系列,这一点马先生在《百家论坛》讲的头头是道吧?怎么遇到青花瓷就想到元青花脱离了瓷器发展的延续过程呢?说到元代青花瓷在景德镇创烧出二元配方,是器型增大,笔者认可。因为从考古发现景德镇在元以前使用的胎土为了追求玉质感多采用瓷石粉碎生产瓷器。到了元代由于游牧民族的统治和西亚国外贸易的需求,经过窑工的多次试烧发现瓷石与高岭土结合才创烧出元青花这样瓷器。元青花的钴料有进口的钴料、也有国产钴料。进口料和国产料也有地区的差别。唐青花和宋青花使用的蓝钴料是否为国产或进口,目前的确还没有科学论证。仅从蓝钴料的不同就不承认青花之说也过于强词夺理吧?至于唐宋青花是瓷是陶这已经不是问题的问题,马先生说唐三彩不是瓷,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从来没有人会把唐三彩陶俑与青花瓷挂钩,只是记得有人研究青花瓷时提到唐三彩的蓝钴料也是从西域进口的。(文章是谁写的已忘记)说唐青花和宋青花的瓷陶问题,自然是与烧造温度有关。唐青花和宋青花的烧造温度都在瓷器的烧造温度范围内。这是不争的事实。不知道马先生把它们定为陶是从哪里找来的依据?因此,这是笔者与马先生商酌之二。
关于青花瓷的鼻祖之说,并不需要有谁来确定。就像中国人把炎黄二帝作为华夏人类的祖先,是哪位大师规定的?西方人把上帝耶稣定为人类的鼻祖,认为耶稣和夏娃偷吃禁果创造了人类。这是很多信教人都这么说的,你能当真吗?因此说,青花瓷的鼻祖是唐青花也没有什么非议的。毕竟目前还没有发现比唐代更早的青花瓷。先生不认可归先生的不认可。但是,马先生对青花瓷:“严格一点说,出产区域不该超过景德镇范围。”“市面上的唐青花跟学术界认定的元代以来的青花瓷还不能扯在一堆说。”这种提法有点霸道。虽然马先生是收藏大家,但对于古玩界藏品中的很多东西并不一定都能吃的准。唐青花与元青花究竟有没有渊源,也只能用事实说话。最近在郑州出土的唐青花(如图)马先生把它归类何处?元青花的器型和纹饰又是从天空中掉下来的?它不是照样是根据前代器型、纹饰逐步演化过来的吗?景德镇出产的元青花由于胎质如玉是青花呈色更艳,道是每个人都能认可的。如果说元青花与唐代青花一点渊源没有,马先生信吗?首先这种蓝色钴料第一次出现在唐代的瓷器上这是事实。后来宋代又有青花瓷出现,到了元代景德镇胎土与苏麻利青钴料完美的结合才是元青花作为日用器被国外喜欢。今天审视元青花不能用今天的审美观点来评价。唐代和宋代对于这种蓝色是作为丧葬用品出现的。笔者和马先生是同岁,不过马先生出生在大城市北京,而笔者是中原地区的农村出身。小时候穿的粗布衣多染成黑色,记得那时只有为死人做衣服才染成这种葬蓝色。这也是中原地区还保留着华夏文明的一小点传统吧!元青花为什么存世量少笔者认为与这种颜色和器型粗笨有关,这是笔者的看法。对与不对可以商酌。可能大家会问,既然青花作为汉民族忌讳的颜色,那为什么明代它会进一步得到发展呢?这要从永乐郑和下西洋说起。明代洪武时期对这种青花瓷器是作为祭祀之用。洪武时期釉里红瓷器占主导地位,青花生产较少,从目前存世量可证明这一点。永乐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打开了世界之门与国外的贸易量不断增加,同时也把西洋的东西带回中国(也包括观念上的改变)。因此青花作为艺术品和生活用瓷在明永乐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之后华夏大地对于这种青花之色也就慢慢接受与喜欢。景德镇作为官窑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中国的制瓷基地--瓷都。所以,青花瓷器的鼻祖与唐宋青花是一脉传承的关系,就像青瓷系列是南方窑口演绎到全国各地一样;白瓷系列由北方窑口演绎到全国各地一样;花瓷系列也包括青花瓷是由唐代北方窑口演绎到全国各地,大家评说唐青花是不是青花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