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之胎与彩器之胎
通常在同一个年代,同一类器物,青花之胎与彩器之胎必然一个坚实一个疏松。这是因为前者为一次烧成,如成器青花之温1350度,而后者第一次成器也是1350度,但因挂彩了要二次在800~900度烘烤彩。如此二者,前者将坚实致密,后者和前者必将一定疏松,因为二次入炉等于回火的道理一样。其次器物经过多次入炉越亮,器物的内在元素必然要比一次烧制流失的多一点。这就像我们烧馍和反复热馍的道理一样,馒头第一次烤会硬,而第二次或反复烤会变酥的道理一样。所以彩瓷或者说只要是二次入炉之器便胎质疏松,这原则上是必然的。
我们常听鉴瓷人讲什么假器则胎质疏松,这宽泛上说可以,对青花如此定论没错,但对二次或三次入炉之器,则决不可笼统地以胎质疏松不疏松来认定。因为当下一个定论时,一定要客观公证,不可偏离客观这样一个基准点,否则便有可能出错、失误。
我曾写过“一种正确定语掩盖下的错误”,正是讲了这个问题。因为从正常思维解意上说,从胎质的坚致度来认定,一点发现胎质疏松,是要排除。但唯独遇到要二次以上入炉烧的彩器等,就要留意。不问青红皂白,用一种理念认定所有一切瓷器,那会有误。
当我们将彩瓷与青花做比较,事实上收藏经历年久的人会发现,青花与彩瓷(同类大小一致的器)相比,比重上青花微重。感觉上也是其器利、坚、挺、软,而彩器最具代表的如:成化斗彩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