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在北宋徽宗时垄断为官窑,故此时的官钧器多为支钉所烧,而由于钧瓷在垄断为官窑之前就已经成熟,所以此时的官钧和之前的民钧无太大的区别,而尤其是在垄断之前的公元988的端拱年就有御贡,而至徽宗登基1101年的113年间必然非常成熟,而事实上真正的北宋徽宗时垄断为官钧(是否徽宗时定为官窑还是先以前所定待更充分的证据)后的有支钉烧的器物上,多并不见蚯蚓走泥纹,所以说以蚯蚓走泥纹来断官钧恐怕不全面。
北宋徽宗时,由于软弱无能,为了求得安宁,屡屡向辽、金等进贡,而辽等崇尚金银。故此时所烧的五大官器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被镶金或包银后鎏金,然后进献于辽等。在这类官钧器上多为支钉烧,并在这类器上少见和难见蚯蚓走泥纹之痕,并在未镶金之类的支钉烧的官钧器上也不见蚯蚓走泥纹的特征,故此,笔者认为,真正的官钧之器,最起码大部分为支钉烧,或者可以断言地说,凡支钉烧的当属官器。其次,有蚯蚓走泥纹的可以断为宋钧瓷,却不能断为宋官瓷。而如若有蚯蚓走泥纹又有支钉烧的到可以向官钧上靠,而反之无蚯蚓走泥纹却有支钉烧的反倒可以定在官钧之中。因为蚯蚓走泥纹实际在当时是配方不佳所致,如此说我们是否该重新定位认定宋钧瓷呢?笔者认为,真该如此。当然这要有大量的证据来加之证明。笔者先行提出这一论点,相信它将在更大量的事实依据面前会得到证实,而大量的事实依据是第一性的。
关于宋钧,我们仅以现存物证,从端拱的988年进贡器开始,到徽宗、钦宗、北宋灭亡的公元1127年期间的139年间所烧的历史中,钧瓷的工艺变化不甚大,也正是由于它变化万千的神秘之彩被文人雅士以至于君王所青睐,所以越做技艺越精湛。如此推断蚯蚓走泥纹的错误出现,应当是是可以纠正的。我们因见得少,看到此现象认为它是一个特征、也美,然而古人又怎么看,也和我们今人今天一样认识吗?所以说,客观地说,一切君王所要求的必然是最完美得,这样来推定官钧应当无蚯蚓走泥纹是对的,或者极少有。是否如此,该让历史事实来回应。